农产品如何破解卖难困局? 埋头苦种难以解忧

2018-06-29 07:44:31来源: 288-365.com

  今年以来,全国农产品滞销事件此起彼伏,“价低卖难”也成为农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和心头的忧虑。农产品为何滞销卖难?问题到底出在哪些环节上?如何应对破解这一难题?农产品如何避免“过山车式”的价格起伏?
  跟风种植 流通不畅
  品牌意识亟待增强

  实际上,导致农产品滞销卖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农民由于获取市场信息的通道闭塞或对市场行情预判能力不足,农民容易受当前价格引导进行盲目种植,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大跌却仍然无人问津的局面。此外,很多产地的仓储、加工及冷链物流储存能力欠缺,农产品的供需结构以及管理体制也都存在一定问题。
  众所周知,农产品的种植和收获都有其周期性,且比较固定。在收获的季节,各地相同品类的农产品会集中上市,而且一些不易贮存的农产品则需要尽快卖出,不然会烂在农民手里,但因为流通紧张等问题,大量的供应会造成压价,从而导致“卖难”现象的产生。
  此外,农产品种植盲目跟风的问题一直存在。当某种农产品出现赚钱效应的时候,农民就会一哄而上种植这种产品,其结果就是该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价格暴跌。而当某种产品出现亏损的时候,农民又都大量减少甚至停止该农作物的种植,结果导致该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因此就陷入了一个周期性的循环——价格不断暴涨暴跌。
  据了解,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获取产品销售信息的手段仅限于邻里乡亲的口口相传,而并不是通过正规渠道和现代传媒手段来获得精准的市场需求信息。因此导致了他们每年在种植农产品时,依赖当前并不正当的价格引导,形成了“小生产—大市场”的供需矛盾。
  目前,大部分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主要还是“农户—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繁冗的流通环节、过高的流通成本,再加上冷链运输发展滞后,导致了流通效率降低,产品损耗也很严重。
  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在产品稀少的情况下,提提价,商贩可以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在产品量大,且价格有所上扬的时候,有些农民常常会觉得这是好现象,因此在商贩上门收购的时候拒绝出售,想等价格更高一些再卖。殊不知,商贩之间的信息都是互通的,等真正需要商贩收购的时候,等来的却是“空空如也”。
  此外,大多数农民都意识不到品牌对于农产品的重要性,在长期的经营中形成“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缺乏市场意识,导致部分低质农产品生产过剩,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龚英认为,乡村振兴不仅意味着让农民能吃饱,而且产品要能运出来,销量要大,才能致富。农产品要实现品牌化走出去。
  突破常规 拓展思路
  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价格是市场竞争的法宝,同品质的农产品价格低的,竞争力就强。生产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价格竞争的策略得以实施。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实行“低成本低价格”策略。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优价正成为新的消费动向。要实现农业高效,必须实现农产品优质。
  因此,农民在种植之前,必须了解市场供求信息,学会错位看市场,不要盲目跟风。除大宗粮食类农产品外,尽量选择独特、稀少、珍贵的品种,这样才可以保障自家产品的竞争力。此外,要充分利用“农产品+电商平台+网红直播”“农产品+互联网+认养农业”“农产品+可视化”等网络策略,互联网不仅能帮助宣传销售还能获取信息开拓市场。
  据记者了解,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的大部分销售大户都和产地农民建立了农村合作社,这种“直通型”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既稳固,又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便于产品的安全可溯。比如,新发地市场“草莓大王”刘京生,在考察了全国多个草莓产地后,将山东烟台作为主产地,以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种植出的草莓直供北京市场,不但省去了收购环节,还保障了农民的销量。此外,他在产地建设的3个保鲜冷库也大大降低了流通过程中草莓的损耗率。
  新发地市场“脐橙大王”马国水更是将合作社模式发挥到了极致,他将合作社的形式升级成为“公司+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市场运作模式。他在江西信丰建设了20多万亩的脐橙种植基地,每年140万吨的脐橙销量,不但富裕了产地农民,甚至盘活了当地经济。
  对于农民而言,利用反季节化策略以及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耕种,也是应对农产品滞销卖难的一种方法。由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需求的均衡性的矛盾带来的季节差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要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商机,关键是要实行“反季节供给高差价赚取”策略。实行反季节供给,主要有3种途径:首先是尽可能使产品提前上市;其次是通过科学手段,使农产品销售期可以延长,让生产旺季销售变为淡季销售;最后是开发适应不同季节生产的品种,实行多品种错季生产上市。
  激发活力 双向流通
  打通“最后一公里”

  想要杜绝农产品滞销卖难的现象,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除了不盲目跟风种植、多获取市场信息、开展农村合作社等方式外,推进农村物流发展也至关重要。
  当前,无论是从“工业品下行”还是“农产品上行”来看,农村物流建设都关系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等3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开展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2018年在全国培育一批能够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县,农村电子商务在农村产品上行、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便民服务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京东集团此前联合调查的2018年5月份中国电商物流运行指数显示,农村电商物流业务全面回升。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发展农村物流对于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带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龚英表示,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作为推动农产品流通方式转型、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的先导性产业,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的发展之年。农村物流作为激发乡村活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从调研情况来看,有政府资金扶持的试点地区做得比较好,非试点的地方则有所欠缺。上行的农产品小而散,不足以支撑流通体系,成本比较高。农产品上行的发展情况,要看产品的知名度和量的大小,也看政府的重视程度。
  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不健全、布局不合理、资源不集约、功能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短板”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方便,让农产品不再“远在深山无人问”,需要让农村物流加速“跑起来”。可以建立农村快递合作社平台,集中收发货,而不是“单打独斗”,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另外就是要实现包装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大力发展冷链运输。(本报记者  周岩)

0
0

我来说两句